返回专题主页

学校情况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创办于1964年,是一所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于一体,办学特色突出,综合实力较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等职业学校,是全国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广州市先进集体”“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等荣誉,2021年被推荐为“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

学校重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结合中职学校办学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打造“孖树精神”校园文化品牌及“行”德育体系,先后获评“广州市文明校园”“广东省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红色教育示范校”等荣誉。

一、领导班子建设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学校党委坚持围绕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条主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通过四个“坚持”严格落实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政治能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开展“党员领导领学带学督学”,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落实抓基层党建主体责任,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坚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夯实校园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防控体系。

(二)完善依法治校机制

认真执行校长负责、党委监督、职工民主参与的管理体制,完善党委监督保证下的校长责任制。以办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为改革的初心使命,以章程为统领,完善制度体系建设。认真抓好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确保落实到位。坚持教代会制度,通过教代会,审议规章制度,听取校务公开报告,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成立校务监督委员会,通过推行校务监督,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增强工作透明度。通过家委会、学生会评议学校办学质量。

二、思想道德教育

(一)突出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德育工作中核心地位

学校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召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组织道德讲堂,制作主题宣传海报、黑板报,举办优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论文比赛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师生心中发芽生根。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意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二)以课堂为依托构建德育教育主阵地

构建以思政课程为主渠道、以课堂教学(含非思政课程、校会班会等)为主阵地、第二课堂和校本德育课程为有效补充的德育课程体系,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重点培养学生体育、美育、传统文化等科学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注重挖掘渗透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思政课建设

从“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环境”六维度发力,细化思政课改革思路。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根植学校文化沃土,彰显“心育”和“校企交融”特色,构建“行”德育体系,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选送的思政第一课获评省职业院校“战‘疫’思政课”优秀案例中职组一等奖。

(四)打造全员育人德育工作机制

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实行校长负责制,由德育副校长分管,学生科、团委牵头,各专业教学部设德育主任、学管组长、班主任,组建学生团委、学生会、警卫排和环保协会等四大学生组织,聘任法治副校长、校外纪律管理辅导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文化环境为重点,以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是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打造了一支以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兼职心理教师为辅助、学生管理人员和家长为协同的心理健康队伍。积极办好心理咨询室,建设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心理咨询室场所。全校范围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月(周)、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工作坊、出版心理刊物等,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实施,出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读本。坚持落实心理咨询、心理筛查和心理应急预案,切实做好高危学生“一生一预案”危机干预工作。

三、活动阵地建设

(一)开拓校园宣传媒介,点亮校园文化氛围

充分利用教室走廊、墙壁、校园文化墙等载体美化学生心灵。定期开展课室美化大赛,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室环境。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不同的教育主题开展主题黑板报评比和展示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和校刊等阵地作用,拓宽育人渠道和空间。在学生群体中加强和推进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高效的传播和丰富的载体,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推广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动家校互动和校内外衔接。

(二)构建风清气朗网络文化环境,传播正能量

学校是“广州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首批广州市青少年媒介素养试点学校”,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案例入选《广东省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优秀案例集》。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和培训,培养新媒体宣传人才。发挥“两微一端”、视频号、电视台、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报刊杂志等各类传播媒介的作用,加强与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媒体宣传阵地,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传播职业教育新强音。

(三)加强团学组织建设,社团活动展现文明风采

构建“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现有学生会、学生警卫排、环保协会等学生组织。学生社团50多个,其中有省级“十佳社团”2个、市级“十佳社团”或优秀社团7个。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及各类省市级比赛,成绩斐然。定期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合唱节、技能节、专业文化节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及举办党团课,系统开展党、团知识教育,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和引导,组织成人宣誓和团员宣誓,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员意识。

(四)开卷有益,营造书香氛围

学校生均纸质图书册数达31册,做到“每个读者有其书”。除图书馆外,学校通过社团还建立的多个图书阅读场地,每个班级都设立图书角,到处弥散着书香气息。

四、教师队伍建设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监督机制,强化评价机制。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挖掘教师队伍中的先进典型。打造“榜样引领”优秀人才队伍,组建以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全国优秀教师及其他行业中的领军人物组成的教育榜样队伍,定期开展宣讲。严格师德管理,实施师德师风在聘用、考核、职称晋升、评先评优中一票否决制,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质。

(二)以制度规范教师队伍管理

学校以人事综合制度改革为抓手,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为目标,着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制定《学校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每年开展教师绩效考核。制定《学校奖酬金分配方案》《学校教师工作量统计办法》《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机制》《新教师导师制度》《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及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激励制度,激发教职工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师资培养培训

加强对教师培养培训的统筹,提升教师能力。实施新教师导师制,每年制定新教师培养计划,通过专项学习讲座、观摩课、个人公开课等方式提升新教师的教学能力。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师竞赛、指导学生竞赛、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青年教师成长迅速,拥有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专任教师人数逐年上升。建立起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梯队培养机制,先后涌现了一大批国家、省、市级教学名师。

五、校园文化建设

(一)传承“孖树精神”,打造文化品牌

深挖学校创建之初的历史故事及56年办学历史中的典型事迹,传承和提炼“孖树精神”的含义,即:一是成为有用之材,心怀感恩之心;二是寓意学校培育“德”“技”并修之才。使“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笃实力行、德技并修”的“孖树精神”成为交校人的价值观和追求,形成影响交校人前进的精神力量。把孖树精神及学校的文化标识、理念文化、校园环境、行为规范、校企交融、教风学风等一系列内容整理编印,采集学校宝贵的历史文化,打造德技并修的“孖树精神”文化品牌,形成交校人的文化自信。

(二)产教融合,提炼校企交融的实训文化

深度的产教融合是学校的教育特色及质量保障之一,学校毕业生获得头部企业高度认可的原因之一即价值认同的一致性。十四五期间继续引入合作企业丰富的文化内涵,围绕实训中心建设及实训教学,将教学环境建设与职业教育和专业特色相融合,以特色班/订单班学生带动全校学生的积极行动;健全教师校企双向交流机制,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的常态运行机制,积极引入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大力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职业品质;打造职业素养显性阵地,融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对校内实训中心进行文化布置,打造校企交融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环境;制作蕴含学生职业素养要求的“星光墙”;打造集名师、名匠、优秀毕业生于一体的“星光连廊”,营造氛围,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

(三)技能伟大,营造崇尚劳模精神风尚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积极发挥行业楷模、优秀毕业生的榜样力量,在校内成立大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同步做优做强学校特色文化,大力开展书法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持续深化,劳动教育及职业素养启蒙教育氛围突出,关注生态环保,重视垃圾分类,崇尚志愿服务的校园新风尚。

(四)百花齐放,校园文化活动缤纷多彩

学校积极开展的经典美文书写和诵读活动,推行《劳作教育课》,旨在培养学生“勤劳”“务实”的品质,是大陆地区中职学校的首创。每年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内容涵盖德、智、体、美各个方面。以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组建学生社团约有50多个,同学们在社团里收获了友情、成功和人生的哲理。微信公账号等网络技术手段的普及,更是拓展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

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教学成果,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为无数贫困家庭、农村家庭的孩子提供了改变生活、实现梦想的机会。好的校风离不开好的社区环境,社区综治联动一直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学校社团活动与志愿活动进社区,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拉近了与社区的关系,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社区的支持与好评。

六、校园环境建设

(一)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学校现有嘉禾、广园两个校区,按照《校园景观和文化空间提升概念性规划》,结合校园微改造项目,对校园空间再生产和校园文化品牌化发展进行设计,从完善景观功能,挖掘文化内涵,彰显人文关怀等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致力于打造职业技能鲜明、专业培训特色突出、工匠精神氛围浓郁的文化校园。学校现有各类活动场所规划科学合理,设有书画室、音乐室、团体活动室、校园电视台等文化艺术类活动室,田径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各类体育运动场所,四栋实训楼提供了所有专业学生实验实训活动、科技活动的场所。

(二)打造校企交融的文化环境

以实训中心为载体,围绕专业群内涵建设,建立功能齐备、特色鲜明的“一中心两平台五基地”实训教学体系,引入合作企业丰富的文化内涵,将教学环境建设与职业教育和专业特色相融合,引导学生做好职业思考及准备。实训室实行理实一体化布局,完善订单班课室均企业文化墙设置。实训室及汽车文化廊中融入企业文化和实训安全宣传。结合专业及班级特色开展课室美化评比、宿舍文化节等活动,引导学生营造严谨、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强调自我约束及自我管理,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及企业要求相吻合,潜移默化中养成笃实力行的良好品格。

(三)浸润崇尚工匠精神学习阵地

用工匠精神浸润学生发展,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中,打造工匠精神进校园活动,编印《交运工匠》读本,推动大师工作室建设,整合资源,推动全校师生形成尊重劳模工匠,爱护劳模工匠,学习劳模工匠,争当劳模工匠的良好氛围和风尚。

(四)师生为本,创建安全校园

切实做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及周边环境。全面实施学校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度,由学校校长、书记与分管副校长和各部门中层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与属地相关部门形成联防联动,定期开展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及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学校安全工作抓细、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先进人物

经验交流